城市化發展速度在加劇,城市透水能力卻在減弱。各種不透水的路面、場地及大型基礎設施將城市“重重包圍”,使其不能自由“呼吸”,這既破壞了城市的生態環境,又給城市帶來了諸多不利。
近年來,在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,透水磚在市政及建筑行業發展迅速。
一、行業現狀
封閉性鋪裝路面缺乏“呼吸”
有資料顯示,城市地表正在逐步被建筑物和各種混凝土等阻水性材料所覆蓋,不透水區域比例在大幅度增高,部分地區其覆蓋率已超過80%。
稍加留心,我們就能發現,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,無論是人行道、街道、廣場,還是住宅小區的庭院等,路面大都采用花崗巖、水泥、釉面磚等封閉性結構鋪裝。
業內人士分析了封閉性鋪裝的危害:不透水不透氣使得城市透水功能不斷弱化,特別是下雨天硬化路面地表積水,給城市交通帶來諸多不便,其排水設施的不完善甚至積水成澇,加重了疏浚系統的負擔和江河的污染。同時,由于封閉性鋪裝阻斷了地表水氣的交換,無法及時對城市的地下水資源進行有效補充,大大降低了地表對雨水的涵養力,惡化綠化植被環境,造成了城市生態效益下降,使夏季的城市熱島效應加劇。
生態城市呼喚透水地面
在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大背景下,生態城市的建設成為人們的一種迫切需求,而地面鋪裝的通透性成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其實,在強度要求不是太高和交通負荷不是太大的區域可以鋪設透水地面,包括人行道、步行街、自行車道、輕量機動車道路、郊區道路、郊游步行路和公園內道路;露天停車場、房舍周邊、庭院和街巷的地面;特殊車道和車房出車道;公共廣場等。
業內人士指出,通過鋪裝透水路面,可以使雨水真正滲透到地下,補充地下水,解決地下水日益匱乏的難題;真正消除洪澇積水,解決大雨暴雨引發洪澇災害的難題;在雨水滲透過程中同時起到過濾凈化作用,節省污水處理成本,節約甚至取消地下水管線;接通地氣,融雪防滑,給大地換上會呼吸的皮膚;含水降溫,起到調溫、調濕、減塵的作用。 鋪設透水地面可以采用透水性混凝土,還可以采用透水地面磚。目前,市場上應運而生的陶瓷透水磚、水泥混凝土透水磚、砂基透水磚等三大類系列產品,為構建生態城市做出了很大貢獻。